首页 >> 扁蒴藤属

中粮仍沉默应对进口转基因风波被指对企业有害无益苍子

时间:2022/07/27 21:16:24 编辑:

中粮仍沉默应对进口转基因风波 被指对企业有害无益

12月,国家质检总局通报,中粮集团进口的美国玉米在广东检出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成分MIR162并被依法退运,中粮随即被媒体质疑"有利可图",沉默应对颇受诟病。

"动辄得咎"中粮沉默应对

从中长期来看,由于国内需求增长,供应不足,国内玉米的价格又比海外玉米高,中粮以及其他粮食加工企业不得不选择进口玉米。然而,国内反对转基因的呼声日益高涨,牵涉到转基因的企业自然逃脱不了被舆论推向"风口浪尖"的命运。
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就称,中粮进口转基因玉米,与反转基因的民意和舆论相矛盾,骂声一片;而不进口转基因玉米,国内供应不足,玉米价格上涨传导至饲料和猪肉价格,物价上涨,中粮集团以及价格主管部门也讨不了好,民意照样不满意。于是,陷入"动辄得咎"怪圈的中粮选择了沉默应对,指望舆论"吵吵两天"就过去了。

沉默应对或许可以躲过一时的麻烦,但问题悬而未决,长远看来于企业有害无益。实际上,应对转基因风波并非完全无计可施,从"众声喧哗"中对转基因的现状进行梳理,可为企业提供一些应对的思路。

"转基因"现状

1.消费者普遍缺乏转基因常识

近年来,关于转基因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,又时常在微博等互动平台引发争论。"反转"的声音占据主流,使得公众谈转基因色变。

实际上,公众对转基因的了解多与事实有偏差。比如国家规定少量进口的转基因产品(如玉米、大豆(4490,-4.00,-0.09%)),在国内仅允许用于原料加工,但公众的第一反应是可直接在市场售卖。而网上流传多个版本的"转基因食品名单",更是让紫薯、圣女果、彩椒等蔬果无辜中枪,加剧了公众的误解和恐慌。

2.转基因产品标识混乱

我国明确要求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的5大类17种转基因生物,都需要标识。然而,据媒体调查发现,由于相关法规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,被一些商家"钻空子",造成目前市场上转基因产品标识混乱,有些产品的转基因标识"要多小有多小",有些干脆不标识转基因,颇有些"欲盖弥彰"的意味。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得不到保障,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信任自然无从谈起。

企业:信息公开是关键

1.积极普及转基因常识

消费者对于转基因的误解,与转基因知识普及的缺位不无关系。企业应与监管部门积极沟通,承担起普及知识的责任。如说明哪些转基因产品允许流通、已进入市场,哪些产品只能作为原材料,哪些产品是明令禁止的。同时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尽可能公开进口转基因产品的原因和用途,以避免不必要的质疑和指责。

2.完善转基因产品标识

很多顾客出于安全角度考虑会选择非转基因产品,这导致企业担心销量,而用小字标注转基因字样。但是,企业须牢记,消费者对于产品拥有知情权,转基因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要建立在充分信息公开的基础上。刻意隐瞒转基因成分明显构成了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。企业应完善转基因产品标识,使其尽量清晰、容易辨识,将产品信息完整地告知消费者,让消费者自己做出选择。

3.尽最大可能保障转基因产品安全

一方面,政府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,通过修订《食品安全法》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加以规定,填补监管"盲点";同时建立机制,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。

另一方面,作为企业,应尽最大可能保障转基因食品安全:第一,做到不违规生产、随意添加;第二,一旦获得某些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确切信息,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,确保该转基因食品停止生产经营,并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。

总而言之,企业应争取用更加开放的态度,尽可能多地公开信息,打消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疑虑。而不是任由"转基因食品名单"们广泛流传,轻易散播恐慌,绑架公众的"信任",将主动发声的机会拱手相让。

全自动水泥抗压抗折试验机

摩擦磨损试验机报价

压剪测试机图

弹簧扭力试验机

手动压力试验机

相关资讯